一、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同年十月康熙帝首次临幸圆明园游赏进宴时,即御赐该园匾额。
圆明园大宫门复原图
圆明园究竟建于哪一年?乾隆《日下旧闻考》第四册卷八十谓:“为康熙四十八所建(1709)”,其语意含糊。正是此条误传,导致了圆明园始建年代的混乱。
康熙帝赐给圆明园匾额,按理说应是在首次幸园之时。另外从《康熙实录》亦未见四十八年有康熙帝临幸圆明园的记载。还有一本专著,仅据陈梦雷代为皇三子而写撰的《拟永恩寺碑文》,就认定:胤祉别墅熙春园,要比圆明园先建成好多年。
二 康熙帝玄烨御书匾额应为“圆明园”3字,而非“圆明”2字。
据乾隆《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记载:园额悬于圆明园殿者(即指九洲清晏一景之前殿),圣祖御书。据卷八十1332页记载:“九洲清晏”一景的前一层殿(即圆明园殿)悬的正是康熙皇帝御书“圆明园”额。
圆明园殿位置
圆明三园位置图
圆明园,经清代雍正至咸丰五朝一个多世纪的营造和经营而成的圆明、长春、绮春三园,总占地面积为350余公顷,建造有成百处山水环抱、意趣各异的园林风景群,有殿阁亭榭等各式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它不幸于咸丰十年(1860),毁于英法联军洗劫焚毁,使之化为一片焦土,世称“庚申劫难”。
三、圆明园其后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及民国时期再遭国人的劫掠,地上实物几乎荡然无存。
圆明园建筑遗址被盗挖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而去,京畿秩序大乱,京师的八旗护军(包括圆明园的守园护军)都统统化兵为匪。
纷纷涌入圆明园实施劫掠,园内原存的劫余残构以及同治、光绪两朝重修基本成型的园林建筑不少于120座近千间1万多平方米,都被推倒,拆运木料砖瓦,园内的古树名木也几乎无存。
四、1911年辛亥革命后,溥仪逊位,对圆明园遗址并未弃管。
1911年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圆明园仍属皇室私产。多年来总有人说:此时清皇室已对圆明园遗址弃管,这实属误传。
光绪末年清皇室确曾裁汰了一批太监,但直至1925年秋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之前,清逊皇室都没有放弃管护圆明园。
当时由溥仪内务府管领的郎中、圆明园档房、圆明园司房总管太监,甚至包括征收圆明园房地租办事处,都还一直在执行着管护遗址的职责。
海岳开襟遗址 拍摄于1931年
园内的福园门、天地一家春、课农轩、紫碧山房、长春园、海岳开襟等处,皆有首领太监带领园户分片看管遗址,并不断地向溥仪内务府奏报被抢拆抢运事件,溥仪内务府也曾多次致函步军统领衙门和王怀庆,请求予以制止,均于事无补。
此时清逊皇室已无守园护军,而圆明园遗迹遗物的保护,则是由北洋政府的步军统领衙门和中营副将负责。正是从这时起,圆明园遗址又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一次大“石劫”。
最初是北洋政府的军阀、官僚及洋人巧取豪夺,比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依仗权势,拆毁圆明园内外墙,大运砖瓦石材,历时三载,在福园门外修建成私人花园——达园。
达园
五、民国时期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圆明园遗址后,对遗址造成了更加有组织的损毁。
圆明园石料被大量盗运
民国十六年(1928),北平特别市政府接管圆明园遗址后,遗址又遭到了更加有组织的损毁。
为了修筑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北平市政府先后下令拆毁了圆明三园的4800米南墙和长春园东侧的全部虎皮石墙,砸成碎石以补石碴之不足。
同时还组建了“清理圆明园园产事务所”,北平市政府当局还同意将园内的所谓“废旧砖石”变价批卖,大宫门外的影壁被招商投标卖掉。
当局还明文规定:圆明园内所有虎皮石可一律出售,西洋楼石门左右石柱连顶,被按山价卖给商人修建绥远省阵亡将士碑。
1934年2月,南京行政院甚至明令:将圆明园遗址拨给清华大学办“农事试验场”,由于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未能来得及大规模实施。
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都对保护与整修利用圆明园遗址采取了许多措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就曾三次力保圆明园遗址。他说:“圆明园这地方,总有一天会整理出来供国人参观的。国耻勿忘,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
1956年北京市园林部门开始绿化园内的荒山空场,1960年前后国家征用了园内1000余亩旱地,并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遂有十余万株树木成活并蔚然成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园内农民实现了联合,在北京市、海淀区两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国圆明园学会的大力推动与支持下,经过20余年的开发建设,圆明园遗址已初步整修成一处别具特色的遗址园林。
园林兴废,往往是国运盛衰的晴雨表。圆明园三百余年的沧桑变迁,始终是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的。
它的兴盛与惨毁史,所折射出来的既是清代封建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变迁史,也是中华民族三个多世纪盛衰荣辱的一个缩影。
在最近几十年间,圆明园遗址的复苏与巨变,则又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复兴与昌盛之中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