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这两个字的本义,要说简单,也挺简单的。
“日”就是“太阳”;“本”就是“本源”。
言下之意,就是说太阳的本源所在,进而引申为太阳的故乡。
当然,要说复杂也非常复杂。日本人自己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给出了几十种解释,各种稀奇古怪,各种脑洞大开,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家可能要问了,咦?日本人为什么要“熙熙攘攘、吵吵闹闹”?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日本”这个名字到底是谁给起的?
实际上,在古代,绝大多数生活在中国周边的蛮夷小国,其国名都是由中国皇帝给起的。
而且,不能叫“起”,得称为“赐”。
当时,凡得中国皇帝赐名者,无不感激涕零,山呼万岁。
日本最早的名称“倭奴国”,就是东汉光武帝给赏赐的,这一点,应该是没什么争议的。
《后汉书》中清清楚楚地记载有光武帝赏赐给了前来朝贡的倭国使者一枚刻有“汉倭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
而这枚金印现在就陈列在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在“倭奴国王”前面加一个“汉”字,就表明了“倭奴国”是汉帝国的一个藩篱小国。
得到了这枚天朝皇帝赏赐的金印,当时倭国上上下下欢天喜地,为成为汉帝国藩篱国而感到无限光荣。
现在的日本学者无法否认光武帝赐“汉倭奴国王”金印的事实,但他们纠结于“倭奴”这两个字。
中国古代造字,有形声、指事、会意等六法。
这个“倭”字,是专门为日本人量身定做的,单人旁指“人”;“委”字是从“矮”字中拆移过来的。
不用说,“倭”,就是指矮小的人。
为此,现代日本人伤透了心,他们辩解说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不是这样的。他们说,“倭”,是因为日本使者说“我”字,被中国皇帝听岔了,写成了“倭”字;日本使者称自己的国家为“我国”,中国皇帝又写成了“倭国”……
好吧好吧,就算这些日本学者的解释是对的,但是,该怎么解释“倭奴”中的“奴”字的意思呢?
并且,无论现在的日本学者怎么辩,他们的老祖宗,在隋炀帝时代,就已经知道难为情了。
他们不想再用“倭奴国”这个称呼,在公元607年向隋炀帝朝贡时,让贡使团的首领小野妹子给隋炀帝递上一封奏书,奏书中出现了“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说法,流露出了想改国名的心思。
但隋炀帝看了这封奏书,眼珠子差点掉下地板,他指着小野妹子的鼻子大骂,天子天子,乃是上天之子,普天之下,就只得一个!我已是天子,你倭奴小国国主也敢妄称天子?记住,以后不许这样!
小野妹子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
补充一下,大家可不要望文生义,小野妹子并非女性妹子,他是个如假包换的男人。
日本人改“倭奴国”名称为“日本”是在什么时候呢?
唐人张守节在723年所撰《史记正义》里提到:“倭国,武皇后改称日本。”
即“日本”一名,是中国女皇帝武则天赏赐给他们的。
现存于西安,刻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的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铭也可以作为旁证。其上面赫然上写有井真的国家“国号日本”。
就因为“日本”国名是中国皇帝赏赐的,现代有些日本学者非常不甘,有一段时间,他们吵得非常厉害,反对使用“日本”这个国名。理由就是自己国家的名字应该自己来取,让中国人取太没面子了。
但是,更换国名,兹事体大,最终吵了若干年也没更换成。
不过,自从进入近代后,日本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非常迅猛。
别的不说,单说诺贝尔大奖,日本在19年就拿了19个诺奖。
这,和日本对科技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单说国民科普程度,日本就做得远比其他国家做得好。
日本组织有大量专家编写科普书,向广大青少年科普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