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李鸿章,“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但此后有袭李而起者乎,其时势既已一变,则其所以为英雄者亦自一变,其勿复以吾之所以恕李者而自恕也。”李鸿章的一生充满无数争议,去世百年,依旧未能盖棺定论。
1896年2月,李鸿章借参加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顺道访问了欧美等国。
这是李鸿章生平最后一次出国访问,历时6个多月,横跨三个月,行程9万多里。当年8月28日,李鸿章乘船抵达纽约港,纽约万人空巷。
为了迎接李鸿章一行,总统克利夫兰直接取消了度假,而纽约各地更是悬挂大清黄龙旗。
李鸿章不愧为大清外交第一人,一下轮船就对前来欢迎的美国官员说,“在欧洲访问结束时,有人劝我从地中海走苏伊士运河回国,被我拒绝。
我说,我要访问美国。”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美国人感受到了李鸿章的不一般。
李鸿章一行被安排下榻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当时这是纽约地标建筑,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酒店。
对于当时的美国人来说,李鸿章一行的穿衣打扮让他们很好奇,这也是大家争相围观李鸿章的原因。
在华尔道夫酒店,李鸿章接受美国记者的联合专访。这里面的一个问题,让人唏嘘不已。
《纽约时报》记者问,“那么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使您最感兴趣呢?”李鸿章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
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大家注意,这是李鸿章第一次看到摩天大楼,李鸿章竟然怀疑可能会被大风吹倒,令人心酸。
李鸿章更想不到的是,当时的美国工业总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且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举个例子,当时美国人对教育极其重视,适龄儿童必须入学。
有记者就教育问题问李鸿章,“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李鸿章回答也很实在,“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
(一旁翻译插话说,“在清国,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
也许感到大清与西方国家差距太大,而李鸿章出访时已经74岁高龄,他回国后越来越绝望。到了最后,李鸿章更是评价自己为大清“裱糊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