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注重了同学生学习经验的拉近,编排大量开放性和弹性较大的内容,直接把触角引向课外。
1、用活教材、用足教材,做好课内与生活的联接。
①语文学习是最具主动性、发现性、创造性的学习,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点拨引导也至关重要。而由于学生个体有差异,若循规蹈矩地一直往下教,未必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大胆调整教材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将《背影》《永久的悔》放在一块阅读,比较两篇的异同,让学生总结学习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方法,从全篇中学选材、构思、立意,从精彩重点语段中学习遣词造句,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内容。教材发掘到此后,教师应有感而发,有意识地把教材引向家庭生活,结合两篇文章主题,引导发问:“你们的父母是如何爱你们的?”学生们很不以为然,似乎认为父爱应该如此,也体会不出父母深爱自己的事情。接着尝试着挖掘他们的家庭资源:“你每天出门,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雨天有过父母送伞的经历吗?吃饭时你的饭菜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们议论纷纷,打开了感情的闸门,有着说不完的体验。这样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既提高了鉴赏作品的能力,也受到了感情的熏陶。
②根据新教材完全贯彻新课程的特点,以“引言”部分及课后思考与练习为主阵地,加强对课外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引导,具体表现如下:
“除了读有字的书之外, 大家还应该读生活这部无字的大‘书’,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八年级上、下册也有这样的语句:“在思考题、写作题,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中,你的语文学习更贴近了,你的视野变宽了,你正在登上一个新的学习台阶”读到编者的话,我们感受到课本也不是金科玉律了,而是点燃生活体验的火把,人间万象,人生感悟都可以尽收语文教学视野。在教材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很多题可以使课内学习导向课外学习。课文《小巷深外》(七年级上册)后有一道这样的题:回忆与父母或其他长辈相处的两个细节,在班上与同学交流并谈谈你的感受。课文《桥梁远景图》(七年级下册)后有两道题:⑴本文是作者于1979年写的,查阅有关资料,看看作者的哪些“幻想”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并谈谈你的感想。⑵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某一技术今后发展的趋势。
总结:像这些思考与练习题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其指向课外的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即巩固提高了课堂学习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