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都不用假设,因为历史上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虽然那是在三国之后,但拿来做参考,再好不过。
南北朝时期,最后统一北方的是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六镇之乱后,曾经强大无比的北魏政权摇摇欲坠,军阀尔朱荣趁机起兵,进入京城,接管了朝政。
之后,尔朱荣派人去打关中地区,其中就包括了一个叫宇文泰的将领,后来这个人反叛,在关中自立,成为一方军阀。
尔朱荣的另一个得力部下高欢,则被派往河北之地安抚六镇军民,结果高欢去了之后不久,尔朱荣就被孝庄帝所杀,侄子尔朱兆又杀了孝庄帝,另立了皇帝。于是高欢趁机带领六镇军民造反,并很快击败了尔朱兆,扶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
孝武帝实际上就是高欢的傀儡,虽然高欢后来回到了晋阳,可他却能遥控洛阳朝政的一举一动。孝武帝不肯忍受高欢的控制,于是起兵讨伐高欢,战败后逃亡关中,投靠了宇文泰。
在孝武帝去之前,宇文泰口口声声要讨伐高欢,为当今皇帝讨回公道,好像是天下最大的忠臣。但当孝武帝真的去了他那里之后,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在长安,孝武帝依旧是一个傀儡皇帝,只不过掌权者从高欢变成了宇文泰而已。
孝武帝在洛阳时,封高欢为大丞相、渤海王,又袭定州刺史。而他在长安时,封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这两个职务都是最高等级,但孝武帝肯定不是真心封的,但没办法,自己在人家手里捏着呢。
而高欢呢?在孝武帝“逃走”之后,他立即另起炉灶,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正是从此之后,北魏实际上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史称东魏和西魏。
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因为不够“听话”,仅半年之后就被宇文泰寻了个借口毒死了。宇文泰另立元宝炬为帝,继续控制朝政。
大约二十年后,东魏和西魏先后被高欢和宇文泰的后代篡位,两国的皇帝也全被弑杀。
发生在南北朝时的事情,情形和三国时其实差不多,甚至有人称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和南朝为“后三国时代”,可见这两个时期非常类似。
董卓进京,废少帝而立献帝,其作为与尔朱荣颇有相似之处。不过孝庄帝比汉献帝有骨气,暗中筹划,竟然杀死了尔朱荣,而三国中,是大臣王允谋划除掉了董卓。可惜,孝庄帝虽然手刃仇人,但毕竟实力不足,最终还是被尔朱兆所杀。
之后,孝武帝被高欢控制,这跟汉献帝被曹操控制,情形是差不多的,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高欢的实力要比曹操大得多,至少跟曹操在打赢官渡之战后差不多。
孝武帝从洛阳出逃到长安,投靠宇文泰,如果放到三国,那就是从许都出逃到成都,投靠刘备,如果是跑到江东,那就是相当于孝武帝投靠南朝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同!从孝武帝的命运,可以看到,如果汉献帝真的逃到了成都,那么他的下场是这样的。
首先,刘备肯定会痛哭流涕,一边表示忠心,一边给汉献帝打气,表示自己一定会消灭曹操,光复汉室江山。而汉献帝也肯定会重用刘备,那些曾给予曹操的官职、爵位,换个名堂就会套在刘备身上,而诸葛亮、张飞等等,官职和爵位肯定也要上一个档次。
接着,汉献帝就会和刘备结为亲家,虽然刘备没有女儿,可张飞有啊。亲上加亲,他们会度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刘备有奏,献帝全准,而献帝有什么要求,刘备也尽量满足。在公开场合,刘备也会给汉献帝面子,该有的态度绝不会少,恭恭敬敬。
慢慢的,汉献帝就开始不满刘备把持朝政了,而刘备也觉得如今天下三分,也不再需要用汉献帝的身份“以令诸侯”了,天天养着这么一帮子人,着实有些亏本。两人之间开始出现分歧,分歧越来越大,矛盾也就越来越深。
终于有一天,汉献帝觉得再也无法忍受刘备的官制,决定反抗,但生长于深宫的献帝无论如何也不会是白手起家的刘备的对手,其结果必定是像“衣带诏”那样,以失败告终。
大概率刘备是不会杀掉汉献帝的,但可能会从此之后将其幽禁起来,只有极小的概率,刘备会制造某一事件或者借口,杀掉汉献帝,另立其儿子为帝。从这点来说,曹操对汉献帝还算厚道。
刘备是靠着“皇叔”两个字起家的,因此他不太可能在生前篡位,但其儿子刘禅却一定会逼汉献帝禅位,就像南北朝时东魏、西魏那样,都是权臣的第二代篡位称帝。
而刘禅继位后,对汉献帝是什么态度,就很难说了。曹丕逼汉献帝退位后,还封他为山阳公,所有待遇一律不变。
但东魏、西魏的皇帝可一个也没活下来。所以,汉献帝如果到了蜀汉,在刘备死后,最好的结局不会好过真实的历史。
综上所述,如果汉献帝真的偷偷跑出许都,来到蜀汉,那么一定会沦为傀儡皇帝,境地和他在曹魏那里不会有什么区别。而在刘备死后,他照样会被逼着禅位,这和真实的历史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区别是刘备没捞着当皇帝!
当然,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北魏孝武帝能逃出来,但汉献帝是真逃不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