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阅读训练

报施 茅盾 阅读答案

时间:2023-03-10 15:09:40 作者:知乎OK啦 字数:6525字

报施茅盾

半月以前,因为一种军医不大有办法的疙瘩病,张文安向师长请准了长假,离开那服务了三年多的师部。他得了假条,得了一千元的盘缠。额外又得了师长奖给的一千元,说是给他买药的。于是在路上他一直想着买一头牛回家,给两位老人家一种难以形容的惊喜。自从他家损失了那壮健的花牛以后,父亲好几次筹划款项,打算再买一条,都没有成功。

昨晚,张文安回来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东边山峰上那一轮血红的旭日还没驱尽晨雾的时候,探望的人就挤满了张家的堂屋,向张文安探听也是在前方打鬼子的几个同村人的消息。

不知道。他想了想,慢慢摇着头说,你想,前方地面有多大?光说前方,知道他们是在哪一个战区呢?就算是同在一个部队里罢,几万人呢,要不是碰巧,不会知道的。

哦,早猜到你是一个都不知道的啦!有人这么讥讽了一句。

张文安着急起来了,正想辩白,却有一个比较老成的人插嘴道:算了,算了!让我们来问一个人。他丢下了老母和妻子,带着他的四匹驮马投效了后方勤务,被编入运输队,万里迢迢的去打日本,他说不把鬼子打出中国去就不回家。这一个人,你不能不知道。他家里有两年光景接不到他的信了。

你到底也说出他的姓名来呀!张文安局促不安地说。

姓名么?另一位不耐烦地叫了,他就是山那边村子里的喂驮马的陈海清哪!

他记起来了,自己还没上前方去的时候,村里曾经把这陈海清作为谈话的资料。他的眼睛亮起来了,说了一句:陈海清!怎么不知道!可是戛然缩住,他又感到了惶惑。到了前方以后的陈海清,究竟怎样呢?然而由于一种受不住人家嘲笑的自尊心,更由于不愿老给人家一个失望,但感得众人的眼光都射住了他,便惊觉似的眼睛一睁:陈海清是一个勇敢的铁汉子,勇敢的人不会死的。他应该是一个上等兵了,也许升了排长。他是我们村子里的光荣

午后,张文安爬上了那并不怎样高的山坡,只觉得两条腿重得很。当卖牛的董老头告诉他千把块钱只好买半条牛腿的时候,张文安固然呆了一下,但接着董老头谈到那些胀饱了的囤户豪侈糜乱的生活时,张文安骇住了。终于他惘惘然走出了那市镇,带着满肚子的懊恼和气愤。高考资源网

他下意识地伸手隔衣服摸一摸衬衣口袋里那一叠票子,手上的感觉尽管还是和一路几千里无数次的扪摸没有什么不同,心里的感觉却大大两样了。

张文安刚要上坡,有一个人从坡上奔下来,见了他就欢天喜地招呼着。原来今天早上张文安信口开河说的关于陈海清的一切,早已传到了那儿子的耳朵里。

走近了一间草房,张文安正在迟疑不决,却已经被拉进了草房。张文安立即受了包围,呆了半晌,他这才看清在自己面前的,除了那儿子,还有一位老太太,而在屋角床上躺着的,又有一位憔悴不堪的中年妇人。一品阅读网提供★报施茅盾阅读答案(2)★一品语文阅读针对语文阅读理解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进行讲解分析,提高学生的在语文考试中的解题能力,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以下为:报施茅盾阅读答案(2)

现在张文安已经真正定了神,现在他完全认明白:要是他这谎圆不了,那他造的孽可真不小。这一点,逼迫他提起了勇气。他开始支支吾吾编造起关于陈海清的近况、极有希望的前途,他又将陈海清编派在某师某营某连,而且还胡诌了一个驻扎的地名。这一家的三个人都静静地听着,他们那种虔敬而感奋的心情,从他们那哆开的嘴巴和急促而沉重的鼻息就可以知道。

忽然老太太颤着声音问道:张先生,你回来的时候,我们的海清没有请你带个信来么?

张文安又窘住了,心里正在盘算,一只手便习惯地去抚摸衣服的下摆,无意中碰到了藏在贴身口袋里那一叠钞票,蓦地他的心一跳,他自己也莫明其妙地兴奋起来,像队伍里的官长宣布重要事情的时候常有的手势,他大声说道:信就没有,可是,带了钱来了!随即很艰难地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一叠票子来,莽撞地塞在陈海清儿子的手里了。

啊,多少?那年青人只觉得多,却还没想到多的出乎他意料之外。

一千,够半条牛腿罢了。张文安懒懒地说,心里有一种又像痛苦又像辛酸的异样感觉。

1943年7月22日。

(原载一九四三年十一月《文阵新辑去国》,有删改)

12.请用一句话概括张文安这个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简要分析画线语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茅盾认为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作家在创作时要关注和反映全般的社会现象。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说为什么以报施为题?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参考答案

12.(4分)有爱心、爱国且有责任感、孝敬父母、有虚荣心、回家休养的抗日士兵。(写出4点即可)

13.(4分)用侧面叙述的方式(1分)塑造了一个为国离家、捐物的抗日战士形象(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为小说最后送钱给陈海清家做铺垫(1分)。

14.(6分)人民在积极支援抗战,关心着前方战事;爱国战士的家属受到冷落,家境凄寒;有人囤积居奇,从中发国难财,以致物价飞涨。(每点2分)

15.⑴从情节上看,小说围绕报施展开,既指师长额外给了张文安一千元,是对自己有贡献的部下的报施;又指张文安想给父母买一头牛,是对父母的报施;还指张文安把钱送给一个也在前线抗战的陈海清的家属。⑵从结构上看,报施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使小说故事形成一个整体。⑶从主题上看,是对报施于有贡献于国家者行为的肯定,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答赞扬了无私报效国家而不求报施的行为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