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课题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长度的测量
误差
|
执教
|
|
|||||
教学
目标
|
1.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
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
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
|||||||
重点
|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
|||||||
难点
|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
|||||||
教具
|
演示
|
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
||||||
学生
|
|
|||||||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
学生活动
|
|||||||
一引入新课
|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
1-1
和图
1-2
,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
?
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
观察课本图
1-1
和图
1-2
|
||||||
二教学过程设计
|
1.
测量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
(
举例
)
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
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
"
米
"
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
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
km,dm,cm,mm,
μ
m
。
(
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
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
1
毫米,小姆指宽约有
1
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
1
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
1
米左右。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其他刻度做为测量的起点,这时末端读数与起点刻度之差,才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学生对刻度尺比较熟悉,自认为都会使用,实际上在使用中经常出错。因此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现的错误,自觉地纠正,养成按规则要求操作的习惯。
让学生用透明三角板测量一纸条的宽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学生把三角板反着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学生在测量时,故意让学生身体向左偏、向右偏,让学生回答两次读数是否一样
?(
不一样,且尺子越厚,两次读数差别越大
)
。这两个读数哪一个对
?(
都不对
)
。怎样读才能得到正确的数值
?
引导学生总结出读数的视线规则: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可参照课本图
1-7)
。在将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
|
认识所举例子长度
观察刻度尺
练习读数
|
||||||
教学过程设计
|
端时,也要按这一规则去做。
让学生把三角尺翻过来,重复上面的测量,这时身体偏左、偏右的两次读数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测量时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是:让刻度尺刻度紧贴被测物体的始、末两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
(
如钢尺、木尺
)
应怎样放置
?
利用课本图
1-6
总结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规则:刻度尺应
"
立
"
着放正,不能歪斜。
(
应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测物体表面,学生还不理解这些立体几何术语,改用
"
立
"
着的说法。可通过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
要求学生按上述放置和视线规则,正确放置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纸条的一个边,看纸条的另一条边靠近那一条刻度线,读取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纸条的宽。如果要求测量更精确些,则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这就是刻度尺使用时的估读规则。
4.
正确记录测结果
列举几个无单位数字,说用这组数是无用的。测量结果的记录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
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规则去做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小结:(从板书中小结)
|
归纳
|
||||||
三.思考与作业
|
|
|||||||
四板书
|
第一章
第一节
长度的测量
误差
一.认识测量
二.长度单位
1
国际单位:(主单位):米(
m
)
2
常用单位: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微米(
μ
m);纳米(nm)
3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三.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实验室常用)
2
刻度尺正确使用
|
①
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②
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四.误差
1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
产生原因:人为因素和测量工具本身。
3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常用)和用较精密仪器。
|
||||||
五简要说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