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一词出自《三国志.蜀书》,这个故事与三国时期的名将赵云有关。
在一次战斗中,黄忠趁夜烧劫魏军粮草,结果过了约定时间依旧没回来。赵云就带兵出营寨接应,刚好与曹操的部队相遇。然后,赵云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曹操心有不甘,于是指挥将领,直扑蜀营。赵云的副将张翼看见后面追兵来势凶猛,准备关闭营门。赵云却下命令大开营门,并且放倒军旗,停止擂鼓。又命令弓弩手埋伏在营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曹操追到营寨门口,看见营寨门大开,认为必有伏兵,于是匆忙下令撤退。就在曹操调头后退的时候,蜀军军营里的飞箭如雨般向曹军射击。曹军顿时惊慌失措,四处逃命。赵云趁机夺了曹军的粮草,杀死了曹军大批兵马。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演化成偃旗息鼓这一成语,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擂鼓,秘密行军。后世用偃旗息鼓来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