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其实原小说叫做《你触摸了我》,讲述的是一个雷锋式人物形象破灭的故事。
“雷锋”形象的破灭,也是在隐喻一个时代的破灭,而一切的诱因就在于电影中的“触摸事件”。
按照小说的情节,电影里那件带着海绵的胸罩,是属于何小萍的,在小说中她叫何小曼。
电影上映之后,出现了不少批评冯导的声音。有人说他拍摄这部电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缅怀青春的欲望,还有人说是为他是在为文工团制度“招魂”,我也见过年轻的观众看完这部电影后,说自己也开始向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而我想说,抱有以上看法的观众与影评人,要么是对冯导产生了某种误解,要么是根本没有看懂这部电影。
何小萍本来就自卑,电影中没有体现,在小说里,何小萍母亲改嫁后,她发现了母亲的红色毛衣,觉得好看就管她妈要,她妈没给她,说等她长大了。
长大后她妈把衣服给了妹妹,就是因为妹妹比她白。她妈给了她一件虫蛀了的衣服,何小琴把衣服上的毛球搜集下来,垫在内衣里冒充胸大。
但是回归到严歌苓的原著,那胸罩就是何小萍做的。在原著中,何小萍名字是何小嫚。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做了改编,但是在人物塑造上不如原著更丰满。
作为观众我不会觉得那个胸罩是何小萍的,但是看完了书,你就会发现那个乳罩为何小嫚的原因。因为她不光是为了“作弊”,她还有难言之隐。
电影里的萧穗子几乎每次在何小萍受排挤时会为她说话或阻止大家,从整部影片看,萧穗子是富有同情心的女孩。
其实从本质上深挖的话,萧穗子对何小萍的友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处在同一阵线,都是属于没有背景和靠山。
家庭都有所谓黑点的人,所以萧穗子看到何小萍被排挤,难免会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她都不敢明目张胆直接去夹肉来吃。要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夹一块肉,迅速用米饭将肉盖住。
等到其他人吃完或者不注意的时候,再偷偷把米饭掰开,把肉挑出来,飞快吃掉。
有了这样原生家庭环境的描写,何小萍在衬衫中缝海绵就非常符合她的敏感、细腻的人物性格了。
而电影中缺少何小萍人物背景的刻画,因此这个举动放在电影里会显得比较突兀。导演做模糊化的处理,是符合电影需要的。
电影中作为模糊处理,一是因为对前期她的家庭状况没有太多交代;二是这样更能够突然女兵们的蛮横无理和女主角的孤立无援。
其实像这样的模糊化处理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导致电影将很多笔墨放在对于那个时代的追忆上。
没有发挥出原著小说的深刻内涵和讽刺意味,只是浮于表面,甚至进行了美化,让人摸不清导演拍这部电影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冯小刚导演在出席中国电影资料馆《芳华》放映活动的时候,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
小说中,这件缝着海绵的衬衫是何小萍的,而在电影中,导演特别做了模糊处理,没有交代这件衬衫是谁的。
在电影中像这种表现人物矛盾的段落都是点到即止,没有再进一步展开——可能是因为冯小刚更想表达的是那个黄金时代的美好,小说中深刻的地方都被舍去了。
直到电影的最后,男主角刘峰和女主角何小萍一个残一个疯,而其她“心机婊”女兵却都生活美好——其实小说中众人的命运都远没有电影那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