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读词典

四不像为什么叫四不像(野生的四不像到底长什么样子)

时间:2022-09-18 07:03:55 作者:美篇推荐 字数:3260字

电影《姜子牙》中,除了姜子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外,其中,还有一个角色,也十分吸引人。

它就是:十年如一日,守在姜子牙身边,不离不弃的“四不相”!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四不相”的陪伴,才使得姜子牙“寻回之旅”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如春风化雨般,给人以温暖和慰藉。

那么,问题来了,《姜子牙》中的“四不相”,究竟为何物?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四不相”?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询了相关的古籍,发现:所谓的“四不相”,古书上,确有记载,下面,我们结合电影《姜子牙》,以及古籍记载,简单谈谈3点看法。

一:小说中的上古神兽

提到“姜子牙”,以及“四不相”,永远绕不开一部明代的小说,正是因为有了它的描写,才有了后来各种版本的商周志怪形象。

这部明代小说,就是赫赫有名的《封神演义》。

在《封神演义》中,“四不相”是中国古代的上古神兽,它原为元始天尊的坐骑,武王伐纣时期,元始天尊敕令四不相为姜子牙的坐骑,算是赠给弟子姜子牙的礼物。

跟随姜子牙后,神兽“四不相”,不仅帮助姜子牙抵御商朝的珍奇异兽,同时,暗中保护了姜子牙,免受外界的侵袭,算是姜子牙身边一位忠心耿耿的“好友”。

二:现实中的麋鹿形象

在民间,提到“四不相”,或许,许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到“四不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在后来的许多影视形象中,“四不相”的形象,往往借鉴了“四不像”的模样。

而这种名为“四不像”的东西,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麋鹿。

麋鹿,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古籍《孟子》,曾记述了这样一段话: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至少在周朝时期,皇家的园林中,就已经有了驯养的麋鹿。

而据现代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在3000多年前的中原大地上,可能活跃着数以千万计的麋鹿。

所以,在商周时期,麋鹿(四不像),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很有可能类似于现在的牛马一样,非常普遍。

只不过,因为环境的变化,以及麋鹿种群的自然变迁,野生麋鹿在中国越来越少,以至于清朝初年,野生麋鹿几乎灭绝!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才从国外引进回来,并放归野外。

三:看尽三界,一生追随的“萌宠”朋友

在电影《姜子牙》中,“四不相”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上古神兽”,而更像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萌宠”。

从需要哄睡、吃穷主人到吃醋示威,到自愿放弃神力,跟随姜子牙被贬下凡,十年如一日地守候在姜子牙的身旁。

在危难时刻,化身威风的上古神兽,保护姜子牙,它与姜子牙之间,那种深深的情感,着实令人感动。

与其说它是“萌宠”,倒不如说:它更像是姜子牙的朋友:看尽三界,一生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