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阅读训练

《“弓”中为何多道弯》阅读答案

时间:2022-10-22 15:11:09 作者:李瑞文 字数:4102字

“弓”中为何多道弯

戴吾三

①弓为人们所熟悉,它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今天拉弓射箭转化为有益的竞争项目。与“弓”有关的常用字不少,如强、弱、张、弛等。

②“弓”是象形字,古人用弓,平时松下弦,战时张紧弦,故甲骨文中“弓”对应两个字形。注意不管“弓”的哪一字形,中间都有道弯,这是为什么?

③弓起源很早,考古发现,在距今三万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遣址中有石镞,这表明当时先民已经使用弓。早期的弓为竹或木制,容 易腐朽难保存下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最初的弓和现在小孩子的玩具没什么两样。将一根竹片或者树枝弯过来,用一段绳子系紧,拉住两端,便成一张弓。这种弓,大致是个半圆形,再确切点说,是段圆弧形。

④现代的“弓”字是个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已有“弓”字。为什么“弓”字多曲折,而不是一段圆弧形呢?前者比起后者,在中间多了一道弯,非常有讲究,可以说,它是古代制弓技术的一大进步,是一个有标志性的进步。

⑤弓的中间为什么要弯一下?由现代力学知识知道,一根直的竹材可以想象是由许多薄竹片一层层粘在一起的。当竹子弯成弧形,外层竹片受拉力,内层竹片受压力。如果拉弓的劲越大,竹材弯的越厉害,当力达到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会出现裂纹甚至折断。为了让竹材承受较大的弯力,而外层不致裂开,于是古人想到,将竹材向相反的方向预先弯一下,使外层先受些压力,内层先受些拉力。等到使用弓的时候,外层受拉,内层受压,便可从内部先抵消一些力,而使弓承受的力增大,这样,“弓”的样子就形成了。先向反方向弯一下,用现代的工程术语叫做“加预应力”。先弯一下会产生预应力,这种方法在古代最先应用于制弓。早期的记载不详,宋代时著名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做了有关的记述,该文总结得很精辟,说:“(弓)揉其材令仰”。“揉”的意思是“弯曲”,“令仰”就是“向相反方向弯一下”的意思。这样制作的弓,力量就大了。出土所见战国时代的弓,中部正是向内弯的,说明当时制弓工匠已懂得预应力的应用。

⑥由于中国古代的弓早已不是圆弧形,故诗人比喻天上的残月,很少用“弓”。

⑦而日本语中,“弓张月”一词是“弦月”的意思,弦月以“弓”命名,似可意味着古代日本的弓,就没 有那一道“弯”。希腊爱基那岛庙(约公元前480年)庙顶上有一艺术雕像———战士在射箭,此也可说明古希腊时期尚未发明有预应力之弓。

22、用一句话说说“弓中间加道弯”的原因。(筛选文章信息)(2分)

23、结合文章第⑤段,解释什么是“预应力”。(提炼关键信息)(3分)

24、有人认为第③段加线句“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这句话有些多余,不如去掉,你的观点和理由呢?(揣摩遣词造句)(3分)

25、第⑤段推理的过程非常严密:先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 ,再引古籍《梦溪笔谈》为证,最后以 为证,令人信服。(分析推理过程)(2分)

26、文章引用《梦溪笔谈》起什么作用?(赏析文章美点)(3分)

参考答案:

22、中间加弯后,拉弓的时候,弓外层受 拉,内层受压,便可从内部先抵消一些力,而使弓承受的力增大。(意对即可)

23、让物体受力之前反向受力而使物体增加的力。(意对即可)

24、不能删;“虽然没有实物,但可以想象”这句话表明“最初的弓和现在小孩子的玩具没什么两样”是作者根据推理想象的,用语准确、表达严密。如果去掉就会与上文说法产生矛盾,表达不准确。

25、科学的解释;引考古(出土)实例为证。(意对即可)

26、因为沈恬也是当时的科学家,用他的文章来说明加道弯是为了产生预应力就更有说服力。(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