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 > 阅读训练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2-10-14 15:11:16 作者:豆瓣评书 字数:4957字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①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至少造成1人死亡。

②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③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④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 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100m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而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有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造成的。

⑤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⑥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个词源于欧洲亚德里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⑦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⑧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备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

15.判断真正意义上的“天坑”的标准有哪些?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3分)

16.“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请简述真正“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来揭开其神秘面纱。请分点概括说明。(4分)

17.指出下面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将“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域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归因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②文中认为“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18.怎样来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的出现?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6. ①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发生岩溶现象;②在特定的气候与地质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③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④ 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真正的“天坑”。(4分)

17. ①错误在于文中说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但不确定,也许还有其它的原因。(2分)

②错误在于文中说的是“天坑”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若发生在无人居住区,且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时,“天坑”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2分)

18.不要过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面沉降、塌陷;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曾经开挖过的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要不断完善地下排水系统。(答出三点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