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认真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教师心得体会2021-立德树人教师心得体会5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立德树人”教师心得体会1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在感受到孩子天真、可爱、活泼的同时,也发现了孩子身上存在的许多问题,有的孩子性格十分内向,自卑、懦弱、倔强;有的爱动、喜欢打闹、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听了吴金林老师“立德树人 家校共育”大型教育演讲《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之后,我深深地领悟到了,无论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一位家长,都应该关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精神上的喂养,注重环境的熏陶教育。
目前儿童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儿童读物的内容令人堪忧,暴力,色情充斥其中,与儿童的纯净的心灵相悖,与我国宣扬的优秀传统观念相悖。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一些高尚的教育,应当深入挖掘我国的经典国学,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用优秀的精神主食熏陶和影响孩子,当孩子喜欢国学和古典音乐的时候,孩子就会远离低俗和肤浅了。
学习国学经典16字方针——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身受益,对我的触动很大,当吴金林老师问“是先理解再背诵,还是先背诵再理解”时,我还很坚定地认为是前者对。经过吴老师的提点,我才意识到我错了。其实我们是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真理的,只有我们掌握了真理,才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应当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国学经典,让孩子们茁壮地成长。
在此我真诚地向吴金林老师以及为本次讲座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真心希望这样好的经典教育方法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
“立德树人”教师心得体会2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教师心得体会3
我的十几年教学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0XX年,我接手的是三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立德树人”教师心得体会4
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认真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虽说这样的学习年年都有,但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的职责与义务之沉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10年的今天,我们的身份应该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
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当然,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
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德树人教师心得体会2021-立德树人教师心得体会5篇全部内容,更多作文内容,请各位同学持续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