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小伙伴们是不是在开心的享受假期和节日的安康呢?小编在这里祝每一位小伙伴端午安康,不过说起来,大家对端午节的一些冷知识是否了解呢?接下来和小编一起看看“端午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的详情。
端午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因此端午节的主要民俗都有驱除灾害,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端午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这也是为什么#端午#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首先,让我们带你去了解端午节的起源
起源1:纪念屈原
据《史记》《贾生,传》记载,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一位大臣。他主张博采众长,富庶,主张与结盟,但遭到贵族等人的强烈反对,导致贪得无厌,被赶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
流亡期间,他创作“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当秦军攻破京都,时,楚国,屈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他心痛不已,但他始终不忍放弃自己的祖国。因此,5月5日,在写完他的杰作《怀沙》后,他投身于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一场壮丽的爱国运动。
屈原死后,楚国人民非常悲伤。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汨罗江向屈原致敬。一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鸡蛋,扔进了河里。他想,如果鱼龙、虾和螃蟹吃饱了,它们就不会再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看到他们后也跟着做了。
一位老医生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河里,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到屈原。后来,人们用树叶包大米,用彩色丝绸包起来,长成棕色的种子。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五日,都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起源2:古代越民族的图腾祭祀
在新石器时代,有一件带有几何版画特征的文物叫陶魏。这个遗迹的家族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百越族。他们有连续纹身的习俗,住在水乡,是龙的后代。他们的生产工具是大量的石器,还有一些小铜器,如铲子和凿子作为日常用品;印刷的陶鼎烹饪食物对他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他们民族的象征之一。端午节是他们为祭拜祖先而创立的节日。
起源3:纪念孝顺的女儿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顺的女儿曹娥,她救了父亲,投河自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好几天没见到她的尸体。当时,曹娥,是个孝顺的女儿,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17天后,她也在5月5日跳入河中,5天后取出了她父亲的尸体。它被传为神话,并被人们庆祝。后来,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曹娥庙建在曹娥投资的地方。她居住的村庄被重新命名为曹娥镇,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为曹娥河。
其次,知晓一下端午节的习俗
1、龙舟比赛
2、挂艾草和菖蒲
3、吃粽子
4、戴香包
5、领带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意思是:蓝色、红色、白色、黑色和黄色。在端午节,孩子们应该在手腕和脚踝上系五色丝线来保护他们的健康。因此,在端午节的清晨,成年人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五色线绑在他们的手腕、脚踝和脖子上。绑线时,孩子们不会说话。五色线不能被随意打破或抛弃。它只能在夏天的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的时候被扔进河里,这意味着河水会冲走瘟疫和疾病,所以从现在开始它可以保护健康。
最后,了解一下端午节的冷知识吧。
一、是叫法最多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别称超多的,大概有二十几个:如 端午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但我大概只记得女儿节,哈哈~
二、第一个粽子是用什么包的
根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糯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糯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三、戴香包是为了要吸汗
端午节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越来越精致,故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四、端午节为什么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