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读词典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

时间:2022-09-19 22:14:27 作者:豆丁文库尔 字数:10058字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Welthauptstadt Germania)是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首都柏林重建工程所起的名称,这是对预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后,对未来德国的部分想象。“第三帝国的首席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制定了城市重建规划的很多部分,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得以实现。  之所以选择“世界之都”这个称号,是因为认为柏林的建筑在当时太过守旧,有必要使柏林达到伦敦、巴黎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等都城的水准,并且胜过它们。  有些项目完成了,例如建立一个巨大的东西向城市轴,其中包括拓宽夏洛滕堡路(今天的六月十七大街),将胜利纪念柱安放在路中央,远离原来所在的德国国会大厦。但是其他项目由于战争爆发而不得不搁置,例如人民大厅(大圆顶)。但是,位于计划建筑区的大量旧建筑在战前就被拆除,最终规划落空。  这个规划的第一个步骤是为1936年柏林奥运会修建的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这座体育场推动了纳粹政府的兴起。另一座更大的能够容纳40万观众的体育场已经规划,但是只开挖了地基,工程就被放弃。如果这座体育场建成,直到今天仍将是世界最大的一座体育场,并且以可观的差距领先于竞争对手。  斯佩尔还设计了新的帝国总理府,其中设计了一个庞大的大厅,将是凡尔赛宫镜厅的两倍长。希特勒希望他能够建造第三座,也是更大的总理府,但是没能开工。第二总理府于1945年被苏联红军摧毁。

规划的纪念性建筑

·胜利大道

  柏林其他的规划建筑几乎没有一座建造起来。柏林的改建将会沿着一条5公里长的中央大道(称为胜利大道)展开,这条大道从勃兰登堡门附近与东西轴线的交汇点向南,沿着旧胜利大道(Siegesallee)的路线穿过蒂尔加滕公园,然后继续向南,直到紧邻滕普尔霍夫机场西侧的区域,这条新的南北轴线将会充当游行场地,而对交通关闭,车辆将会转入一条直接位于游行路线下面的地下公路;这条公路隧道的一些段落已经修建,至今仍然存在。地上工程未能开工,但是斯佩尔在1938年将旧胜利大道搬迁到蒂尔加滕的其他地方,为修筑新的大道做好准备。  由于规划的南北轴线将损害到通往安哈尔特火车站和波茨坦火车站的铁轨,迫使其关闭,因此规划还将新建两座大型火车站,这两座新火车站将兴建在该市主要的环形城铁沿线,北站(Nordbahnhof)建在威丁,而较大的南站(Südbahnhof)修建在大道最南端的滕佩尔霍夫-舍恩贝格。

·大广场

  在大道的北端,东西轴线的北侧,将是一个大型开放广场,称为“大广场”(Groer Platz),面积达到350,000平方米。环绕这个广场的全都是最宏伟的建筑:元首宫位于西侧,1894年的德国国会大厦位于东侧,第三帝国帝国总理府和德军统帅部位于南侧,分别位于胜利大道进入广场的入口两侧。在广场的北侧,斯佩尔计划修建新柏林的核心,一座庞大的圆顶建筑,人民大厅(Volkshalle),由希特勒本人设计。这仍然会是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的封闭空间。虽然战争在工程开始前爆发,但是已经收购了所有需要的土地,并且完成了工程规划。这座建筑将高达200多米,直径250米,是圣伯多禄大殿穹顶的16倍大。

·凯旋门

  靠近大道最南端,将是一座凯旋门,比巴黎凯旋门更大,这座凯旋门的高度几乎达到100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决定延期到战后建造,以节约战略物资。

规划

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规划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规划  当时,对于柏林湿软的地基是否能够承载这些规划的工程,尚存在疑问。因此修筑了一座“勘测建筑”承重体(Schwerbelastungskrper),至今仍然存在。建筑师使用一块极其沉重的水凝土块,测试地基能够支撑多大的重量。监测仪器沉入地面。用于测试的承重体在3年中下沉了18厘米,超过6厘米的最大许可深度。这些庞大设备收集的证据,证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准备,这些土壤不太可能支撑这些建筑物。  由于除了阿尔伯特·斯佩尔的自传,没有其它文献提到“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这个名称,因此今天有争议,这个名称是否确实为希特勒使用,还是斯佩尔本人的创造。  在1941年6月刚入侵苏联(巴巴罗萨作战)时,希特勒预期将在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于是他计划,在完成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规划的建设之后,将于1950年在柏林举办规模巨大的世界博览会,然后退休回到家乡林茨。

在大众文化中

  罗伯特·哈里斯的另类历史小说《祖国》(1992年)假想纳粹德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大约1964年最终实现了希特勒和斯佩尔改建宏伟柏林的设想。  2004年电影《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描绘希特勒充满渴望地观看规划城市的模型。

德国公布“世界之都”模型

模型                   模型  二战期间,正当希特勒“春风得意”之时,他曾梦想在柏林打造一个“世界之都”,象征纳粹德国对全世界的统治,并将其命名为“日耳曼尼亚”。按照该计划,整个城市都用昂贵的大理石构筑,其中包括一座400米高、能容纳15万人的世界第一大会堂以及比巴黎凯旋门还高2倍的柏林凯旋门。然而,随着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投降,“日耳曼尼亚”计划从此泡汤。德国财政部长公布了一个“超级城市”的几何模型,它是德国纳粹领袖阿道夫·希特勒想要打造的“日耳曼尼亚”,幻想着将柏林建设成为纳粹统治全世界的首都,整个城市都用昂贵的大理石建筑,包括400米高、能容纳十五万人的大会堂和希特勒亲自创意、比巴黎凯旋门大2倍的柏林凯旋门等。

·德国展出“世界之都”模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他打算在征服世界后将柏林建设成“世界之都”,并将这个“世界之都”命名为“日耳曼尼亚”。  希特勒幻想他的第三帝国应该像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人统治时期和普鲁士国王时代那样被管理。希特勒曾说过:“只有古埃及、古巴比伦或者古罗马人的建筑能与柏林相媲美,伦敦、巴黎怎能与之相比?”  几十年来,他的这个超级城市计划一直被视为其疯狂的表现,以至于被封存起来。德国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最近打破禁忌,在大屠杀纪念馆隔壁和希特勒碉堡附近展出“日耳曼尼亚”的几何模型。当地档案馆副馆长卡尔·迪特迈尔说:“我们一直都在避免这种展览,防止误导公众。”  施泰因布吕克说:“接近纪念馆进行展览可以提醒我们:‘日耳曼尼亚’的建立是在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些犹太人是纳粹在‘清除异己’行动中第一批被赶出家园的人。纳粹所谓的‘重新安置’是通往死亡之路的第一步,或者去犹太人区或者去集中营。”

·“日耳曼尼亚”终级幻想

  所谓的“日耳曼尼亚”计划是由希特勒御用建筑师阿尔伯特·施佩尔设计的,计划中的“日耳曼尼亚”的南北交通干线叫做“光辉大街”。这条大街长8公里、宽120米。大街两旁将建有剧院、商店以及纳粹德国所有各部的办公大楼,包括一座新的参谋总部大楼、一座陆军元帅纪念堂、一座新的国会大厦。  大街中央将建造一座新的德国“凯旋门”,高度是法国凯旋门的2倍,达100米。也许是巴黎的协和广场激发了希特勒和施佩尔的灵感,他们打算在“光辉大街”的中部修建一个能容纳100多万观众的阿道夫·希特勒广场。  此外,希特勒和施佩尔还设计了一座庞大的铜质圆顶大厦作为大会堂。该建筑以罗马万神殿为模型,高达400多米,能容纳15万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堂。  施佩尔还为第三帝国总理府——“元首宫”制订了建筑计划,造价高达7.5亿英镑。元首宫计划建在今天总理府之上,占地面积比传说中的尼禄王金殿至少大一倍,仅走廊就长达500米,书房面积更达900平方米。而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办公室只有142平方米。  为了实现这些规划,施佩尔制订了一项为期10年的建造方案。该项目的基础工程于1940年7月破土动工,圆顶大厦计划于1950年4月19日,即希特勒61岁生日的前一天全部竣工。

·柏林破禁首次展览

  半个多世纪以来,希特勒的“日耳曼尼亚”计划一直被视为其野心和疯狂的象征,以至于后人被封存起来。直到日前,德国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才打破禁忌,在大屠杀纪念馆隔壁和希特勒碉堡附近展出“日耳曼尼亚”的几何模型。当地档案馆副馆长卡尔·迪特迈尔说:“我们一直都在避免这种展览,防止误导公众。”  然而施泰因布吕克却表示:“我们在靠近(大屠杀)纪念馆的地方进行展览,是为了提醒人们:‘日耳曼尼亚’的建立是在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些犹太人是纳粹在‘清除异己’行动中第一批被赶出家园的人。纳粹所谓的‘重新安置’是通往死亡之路的第一步,或者去犹太人区或者去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