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土壤和培养模式,既有博学鸿儒讲学,又有游学实践。
2、康熙十八年的特科——博学鸿儒在当时颇受瞩目,在清朝历史上也堪称盛事。
3、拿下“最佳方案”的杨振卫,其学历、职业等多少让人有些意外——既不是博学鸿儒,也不是营销企划专业人士。
4、康熙十七年,诏征“博学鸿儒”,学生代为力辞。
5、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
6、他的言语中自然流露出的超凡脱俗精神气韵,让人感觉到,这位博学鸿儒是多么地和蔼、可亲与可敬。
7、如果是,能代表中国思想境界的,绝不是那些博学鸿儒,而是仲昭川这种超越思考的大泽龙蛇。
8、其授课教师,都是教授,皆为博学鸿儒;有学术名宿,亦有科研新锐;有长江学者,亦有“杰出青年”。
9、杰出校友是每个校长都喜欢在演讲中列举的,除了举出公认的博学鸿儒或功成名就之士外,记者发现,为加强“贴近性”,校长们也开始注重讲述在校生的故事。
10、方圆不过百十里许的范围,一时间竟然如此多博学鸿儒云集,彼此生活、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这简直就是最佳的学习场所。
11、汪远潍为我们那时的教导主任,他和语文教师汪远涵先生是两兄弟,他们都是温州著名的博学鸿儒。
12、明亡隐居,巡按以“博学鸿儒”荐,乃剪发衣缁,逃入深山,布衣蔬食以终老,日以著作自娱。
13、在这个中心周围,先后诞生出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一大批博学鸿儒;并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书院,成为江南的教育中心。
14、千年来,岳麓书院敞开胸怀接纳博学鸿儒,营造探求真理的学术氛围,弦歌不绝,掀起了一个个学术文化交流的高潮。
15、在明朝廷官员中,受洗入教者包括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博学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