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读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kù ]

读音:kù

拼音:ku

简繁:庫

五笔:YLK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YLK

笔画:7画

吉凶:吉

仓颉:IKQ

结构:半包围

郑码:TGHE

四角:00254

区位:3166

统一码:5E93

异体字:庫,?

英汉互译:armory,treasury,storehouse

笔顺:点、横、撇、横、撇折、横、竖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660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451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zuidu.com

起源

库姓起源一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古守厍大夫,因官命氏。”

周朝至汉朝时期,历朝历代皆有守库大夫这一官职,其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在古代,“库”、“厍”二字通假通用,因此其姓氏亦分称库氏、或厍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库姓起源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中有库傉官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0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库傉官氏在期间改为汉字单姓库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库姓起源三

源于羌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周羌族厍狄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北周政权辖属的羌族中有厍狄氏部落,后改为汉字单姓厍氏。到了隋朝初年,厍氏统改为库氏,读音与库(kù)相同,因出于鲜卑族和羌族,讹书为“厍”,隋朝以后通“库”字,厍氏就并入了库氏。

据史籍《后汉书·注》记载:“羌族中有厍姓,音舍(shè)。北周时期有个金城太守厍均。”这在著名的近代国学大师王先谦所撰著的《集解》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厍,即‘库’之俗音,但读音不作kù,而作shè,与‘舍’音同。” 今有诸多姓氏书籍皆称“厍氏已绝”,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

一个姓氏的诞生有其历史渊源,也自然有其生存沿延之道。有些姓氏族人的人口非常稀少,甚至在历次人口普查的过程中都经常有遗漏之况,但绝不能因此就轻易就决断一个姓氏的有无。例如厍氏,今在甘肃省境内仍有零星分布,在其他省份也绝不能说没有。

库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吉林通志·姓》记载:

⑴.蒙古族库奔氏,亦称科本氏,世居厄鲁特(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ben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库奔氏所冠汉姓皆为库氏。

⑵.蒙古族库布克氏,源出元朝时期的蒙古库布克部落,以姓为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ubuke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库布克氏所冠汉姓皆为库氏。

⑶.蒙古族库布特氏,亦称库布替氏、库布鲁氏,世居锡喇穆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ub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库布特氏所冠汉姓多为库氏。

库姓起源五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库氏,源于先祖名字的汉译音,出自元朝时期的蒙古库库·特穆尔家族,史称“元之右族”。“右族”就是汉家所称的“望族”,即有声望的世家大族。

“特穆尔”的蒙古语含义是“刚强、金属、金刚”的意思,有学者称其并非蒙古族的姓氏,人们常将其用来作为名字,如韩·特穆尔、李·特穆尔、鲍·特穆尔等等,因此库库·特穆尔也是一种称谓,其“库库”才是姓氏。本书考证,实际上“特穆尔”就是“帖木儿”或“铁木尔”,的确是蒙古贵族的姓氏,库库·特穆尔曾经为元朝时期汝阳王察罕特穆尔的世子,因此历史上称其为“右族”是有根据的。

关于汝阳王察罕·特穆尔,据史籍《新元史·察罕帖木儿传》中的记载:“察罕帖木儿曾祖阔阔台,祖乃蛮台,父阿鲁温,遂家河南,为颖州沈丘人,改姓李氏。”库库·特穆尔虽然号称为世子,其实是察罕·特穆尔的外甥,因为察罕·特穆尔没有儿子。库库·特穆尔,又称库库台·特穆尔,“台”表示了他王子的身份。库库台·特穆尔的后裔子孙大多转入伊斯兰教,成为回族,其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库氏,世代相传至今。另外,由于库库台·特穆尔的尊号为“保保”,其后裔子孙中还诞生了汉姓保氏。

库姓起源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史稿》记载:

⑴.满族库发廷氏,满语为Kubut Hala,满族人认为该姓氏属于属于费雅喀奇勒尔族人,世居古发庭()、玛堪噶山(),所冠汉姓为库氏。

⑵.满族库穆图氏,满语为Kumutu Hala,世居倭济爱满(今黑龙江宁安一带)、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库氏。

⑶.满族库雅拉氏,亦称揆雅拉氏,满族人认为该姓氏属于库雅拉女真,以部为姓,满语为Kuyala Hala,世居东海(今牡丹江支流海浪河)、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毕尔腾(今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扎思胡里(今黑龙江第二牡丹江)、兴堪(今黑龙江及俄罗斯兴凯湖周边地区)、黑龙江两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库氏、胡氏、孔氏、李氏、礼氏等。

⑷.满族阔绰里氏,亦称库雅拉阔绰里氏、阔齐图里氏,满语为Koocoli Hala,世居库雅拉(今以图们江为中心的日本海沿海北至绥分河,南至朝鲜咸镜道镜城地区)、乌苏里藕洪(今乌苏里江流域)、阿库里(今乌苏里江上游支流俄罗斯境内阿库里河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中有库氏。

库(厍)氏是一个多源姓氏,2015年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七十一位门阀。库(厍)氏是因官名而得姓,始祖可追溯到汉文帝时期。库(厍)氏望族居于括苍县。这个姓氏主要是以浙江地区的天台山一带为中心,进而繁衍遍布全国。另一支厍氏来自少数民族。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大量的羌族人、鲜卑族人涌入中原,其中复姓厍门氏、厍狄氏、库傉官氏受汉族影响,改为单姓库氏,或厍氏。

今湖北省的武汉市、麻城市、武穴市、孝感市、黄冈市、武汉市新洲区、黄梅县、京山市,河南省的许昌市襄城县、郾城县、濮阳市、信阳市、西平县、南乐县、漯河市、南阳市、方城县、商丘市睢阳区,陕西铜川、四川成都、重庆市的云阳县,河北省的衡水市、唐山市、沧州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北京市,山东省的临沂市平邑县,浙江省的丽水市,江西省的乐平县,青海省的西宁市,陕西省的咸阳市旬邑县,安徽省的合肥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江苏省的连云港市等地,均有库氏族人分布。

松阳郡:亦称松阳县、缙云郡。东汉朝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西南部一带。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置松州。唐朝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废州复县;同年(公元625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唐朝景云二年(辛亥,公元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唐朝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县治由古市迁今址。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庚午,公元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改称白龙县。北宋朝咸平二年(己亥,公元999年)复名松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戊戌11月撤松阳县并入遂昌县,1982年壬戌1月复置松阳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括苍县:东晋朝太宁元年(癸未,公元323年),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隋朝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592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朝初年废东阳郡置婺州,隋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又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河南堂:以望立堂。

松阳堂:以望立堂。

括苍堂:以望立堂。

辅仪堂:汉朝时期的库均为金城太守,后被封为辅仪侯,后人以先祖爵号为堂号。

金城堂:汉朝时期的库均为金城太守,后被封为辅仪侯,后人以先祖官职为堂号。

一、(庫)kù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东平、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老河口,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汉文时有仓氏、库氏,为吏之久,故子孙以为氏。”《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亦云:“古守库大夫之后,以官为氏。”

2、或为苦氏所改。郑樵注“苦”云:“苦氏音讹而为库氏。”见《郑通志·氏族略·总论·音讹》。

3、又据《河南官氏志》云:“库缛官氏改为库氏。”望出河南、鲁国。一音shè,亦姓。汉代有库钧;北魏有库寒;元代有库春。

二、(庫)shè

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载,或云与“厍”同。《汉书音义》:“库姓为仓库吏后,音‘赦’。”杨慎《千家姓·跋》:“厍之音‘赦’。本库字,去其上点,无义。”《姓氏五书》:“俗作‘厍’,非;仍当作库,以‘赦’音读。”张澍亦云:“库,读‘赦’。俗作‘厍’,非。”然而沿习既久,因讹传讹。今“厍”姓有之,详见“厍”条。“库”之shè姓,今者未见,而音kù者,为现行姓氏。详见“库”(kū)条。汉代有库钧,金城太守;明代有库继生,上杭主簿。

三、(庫)

库姓分布:云南西盟、新疆呼图壁、台湾台北、高雄、甘肃永昌、正宁、湖北钟祥、麻城、山西交城、大同、河北乐亭、河南商城、南罗、青来、方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陕西略阳等地均有此姓。

库姓起源:

1、汉文帝、景帝时有仓氏、库氏之官。守库大夫之后,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2、北魏时库门氏、库傉官氏等后均改为库氏。

3、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河南,鲁国。

四、(庫)

库姓分布:古时浙江天台、括苍等地有此姓。

库姓起源:即厍姓。羌族姓。东汉辅义侯、金城太守库钧之后。

郡望:天台。

历史名人

库姓古代名人

库钧汉朝,做金城太守的官,立有功劳,又受封为辅义侯。他与当时的名人窦融交情很好,窦融当大司空的官。他俩全起出入,弹琴作诗,又都长得端庄,很受人们赞誉。另外,维吾尔族人的姓名中,有库的发音,音译成汉语,也写为库尔班等等。在与汉文化交流中,大约也会形成库姓。

郡望

松阳郡:亦称松阳县、缙云郡。东汉朝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西南部一带。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置松州。唐朝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废州复县;同年(公元625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唐朝景云二年(辛亥,公元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唐朝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县治由古市迁今址。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庚午,公元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改称白龙县。北宋朝咸平二年(己亥,公元999年)复名松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戊戌11月撤松阳县并入遂昌县,1982年壬戌1月复置松阳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括苍县:东晋朝太宁元年(癸未,公元323年),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隋朝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592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朝初年废东阳郡置婺州,隋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又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河南堂:以望立堂。

松阳堂:以望立堂。

括苍堂:以望立堂。

辅仪堂:汉朝时期的库均为金城太守,后被封为辅仪侯,后人以先祖爵号为堂号。

金城堂:汉朝时期的库均为金城太守,后被封为辅仪侯,后人以先祖官职为堂号。

一、(庫)kù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东平、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老河口,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汉文时有仓氏、库氏,为吏之久,故子孙以为氏。”《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亦云:“古守库大夫之后,以官为氏。”

2、或为苦氏所改。郑樵注“苦”云:“苦氏音讹而为库氏。”见《郑通志·氏族略·总论·音讹》。

3、又据《河南官氏志》云:“库缛官氏改为库氏。”望出河南、鲁国。一音shè,亦姓。汉代有库钧;北魏有库寒;元代有库春。

二、(庫)shè

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载,或云与“厍”同。《汉书音义》:“库姓为仓库吏后,音‘赦’。”杨慎《千家姓·跋》:“厍之音‘赦’。本库字,去其上点,无义。”《姓氏五书》:“俗作‘厍’,非;仍当作库,以‘赦’音读。”张澍亦云:“库,读‘赦’。俗作‘厍’,非。”然而沿习既久,因讹传讹。今“厍”姓有之,详见“厍”条。“库”之shè姓,今者未见,而音kù者,为现行姓氏。详见“库”(kū)条。汉代有库钧,金城太守;明代有库继生,上杭主簿。

三、(庫)

库姓分布:云南西盟、新疆呼图壁、台湾台北、高雄、甘肃永昌、正宁、湖北钟祥、麻城、山西交城、大同、河北乐亭、河南商城、南罗、青来、方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陕西略阳等地均有此姓。

库姓起源:

1、汉文帝、景帝时有仓氏、库氏之官。守库大夫之后,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2、北魏时库门氏、库傉官氏等后均改为库氏。

3、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河南,鲁国。

四、(庫)

库姓分布:古时浙江天台、括苍等地有此姓。

库姓起源:即厍姓。羌族姓。东汉辅义侯、金城太守库钧之后。

郡望:天台。

姓氏源流

一、(庫)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东平、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老河口,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汉文时有仓氏、库氏,为吏之久,故子孙以为氏。”《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亦云:“古守库大夫之后,以官为氏。”

2、或为苦氏所改。郑樵注“苦”云:“苦氏音讹而为库氏。”见《郑通志·氏族略·总论·音讹》。

3、又据《河南官氏志》云:“库缛官氏改为库氏。”望出河南、鲁国。一音shè,亦姓。汉代有库钧;北魏有库寒;元代有库春。

二、(庫)shè

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载,或云与“厍”同。《汉书音义》:“库姓为仓库吏后,音‘赦’。”杨慎《千家姓·跋》:“厍之音‘赦’。本库字,去其上点,无义。”《姓氏五书》:“俗作‘厍’,非;仍当作库,以‘赦’音读。”张澍亦云:“库,读‘赦’。俗作‘厍’,非。”然而沿习既久,因讹传讹。今“厍”姓有之,详见“厍”条。“库”之shè姓,今者未见,而音kù者,为现行姓氏。详见“库”(kū)条。汉代有库钧,金城太守;明代有库继生,上杭主簿。

三、(庫)

库姓分布:云南西盟、新疆呼图壁、台湾台北、高雄、甘肃永昌、正宁、湖北钟祥、麻城、山西交城、大同、河北乐亭、河南商城、南罗、青来、方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陕西略阳等地均有此姓。

库姓起源:

1、汉文帝、景帝时有仓氏、库氏之官。守库大夫之后,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2、北魏时库门氏、库傉官氏等后均改为库氏。

3、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河南,鲁国。

四、(庫)

库姓分布:古时浙江天台、括苍等地有此姓。

库姓起源:即厍姓。羌族姓。东汉辅义侯、金城太守库钧之后。

郡望:天台。

堂号

松阳郡:亦称松阳县、缙云郡。东汉朝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分章安县地置松阳县,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西南部一带。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析松阳东乡地置括苍县。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置松州。唐朝武德八年(乙酉,公元625年)废州复县;同年(公元625年),省遂昌县入松阳县。唐朝景云二年(辛亥,公元711年)遂昌从松阳析出。唐朝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析南乡地置龙泉县,至此,县域基本稳定。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县治由古市迁今址。五代后梁开平四年(庚午,公元910年)易名长松县;后晋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改称白龙县。北宋朝咸平二年(己亥,公元999年)复名松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戊戌11月撤松阳县并入遂昌县,1982年壬戌1月复置松阳县。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括苍县:东晋朝太宁元年(癸未,公元323年),分林海郡东部置永嘉郡,松阳县属之。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分松阳县东部置括苍县,废永嘉郡置处州。隋朝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592年),又改处州为括州。隋朝初年废东阳郡置婺州,隋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又复改婺州为东阳郡,括州为永嘉郡。今缙云地北部仍属东阳郡永康县,南部属永嘉郡括苍县。

河南堂:以望立堂。

松阳堂:以望立堂。

括苍堂:以望立堂。

辅仪堂:汉朝时期的库均为金城太守,后被封为辅仪侯,后人以先祖爵号为堂号。

金城堂:汉朝时期的库均为金城太守,后被封为辅仪侯,后人以先祖官职为堂号。

一、(庫)kù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东平、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北之武昌、老河口,云南之邱北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回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汉文时有仓氏、库氏,为吏之久,故子孙以为氏。”《姓氏考略》注引《风俗通》亦云:“古守库大夫之后,以官为氏。”

2、或为苦氏所改。郑樵注“苦”云:“苦氏音讹而为库氏。”见《郑通志·氏族略·总论·音讹》。

3、又据《河南官氏志》云:“库缛官氏改为库氏。”望出河南、鲁国。一音shè,亦姓。汉代有库钧;北魏有库寒;元代有库春。

二、(庫)shè

历史上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载,或云与“厍”同。《汉书音义》:“库姓为仓库吏后,音‘赦’。”杨慎《千家姓·跋》:“厍之音‘赦’。本库字,去其上点,无义。”《姓氏五书》:“俗作‘厍’,非;仍当作库,以‘赦’音读。”张澍亦云:“库,读‘赦’。俗作‘厍’,非。”然而沿习既久,因讹传讹。今“厍”姓有之,详见“厍”条。“库”之shè姓,今者未见,而音kù者,为现行姓氏。详见“库”(kū)条。汉代有库钧,金城太守;明代有库继生,上杭主簿。

三、(庫)

库姓分布:云南西盟、新疆呼图壁、台湾台北、高雄、甘肃永昌、正宁、湖北钟祥、麻城、山西交城、大同、河北乐亭、河南商城、南罗、青来、方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呼和浩特、陕西略阳等地均有此姓。

库姓起源:

1、汉文帝、景帝时有仓氏、库氏之官。守库大夫之后,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2、北魏时库门氏、库傉官氏等后均改为库氏。

3、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河南,鲁国。

四、(庫)

库姓分布:古时浙江天台、括苍等地有此姓。

库姓起源:即厍姓。羌族姓。东汉辅义侯、金城太守库钧之后。

郡望:天台。